English

绿色腰斩库布其沙漠

1999-06-07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

几十公斤树苗重重地压在背上,双手扒住沙丘,气喘吁吁地往上攀爬,汗水冲刷着脸上的沙土往下淌……负重者叫白玉岭,是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旗委书记。3年前,在修筑库布其穿沙公路动员大会上,这位书记说:“跟我上。”3年来,响应者已达20多万人次。

这个旗总共才有13.2万人,世世代代被库布其沙漠恶梦般地缠住不放。资料显示,这个旗1.9万平方公里土地被库布其沙漠占去40%多,沙漠横贯全境,挡住了通往西边的出路,阻隔了与黄河平原的交通联系。一位老人讲,3年前想从西边进出,不到100公里的路程连小汽车也得走6个多小时,修筑一条穿沙公路,远在明代就有人提出,之后一直是当地人的梦想。

“库布其”是蒙语,意为弓上的弦。这张弓,指的是弯弯曲曲的黄河,其“弦”绵延400多公里,沙丘或新月型或网格状,一般高十多米,一些地段高达五六十米,其中80%为流动沙丘。杭锦旗人想从库布其西边修筑一条通道,预算资金最少需要4500万元人民币,当时杭锦旗政府只筹得43万元。旗委书记白玉岭和众领导带头捐款,老百姓无不响应。艰苦奋战5个月后,一条穿越“黄河之弦”的公路终于把库布其沙漠拦腰劈开。

专家们讲,如果没有绿色护路,开春一场风足以把穿沙公路埋得踪迹全无,把10多万人5个月的辛苦刮得一干二净。筑路当年,杭锦旗人在公路两侧用树木干枝条设置网状沙障1.3万亩,他们称此为“栽死的”。1998年为第二年,任务是“栽活的”,网状沙障内栽上能够成活的树苗。到第三年,就要“养绿的”了,谁栽的“活的”没有变成“绿的”,谁负责把绿色补齐。为补齐“绿的”,旗委领导们的任务比普通老百姓多两倍以上。白玉岭春秋两季各需栽活10亩绿色才算完成任务。4月9日,白书记被几个农民拦住,要求书记和他们“一起坐上半天,住上一夜”,白书记说:“什么事都能答应,就这个事我答应不成,我还有我的任务哩!”

有个牧民家里人病了,就花钱雇上人到沙漠来完成任务,这位牧民说:“旗委书记都上去了,我们哪能落下哩?”

近日,一位66岁的老牧民找到白书记,先献上一条哈达,然后拿出1000元人民币交给组织,说:“我在沙子里活了一辈子,做不动了,但我不能什么也不做。”一天,一个没有治沙任务的外地人偷偷干了一整天,没留下姓名……

沙漠中修路难,难在用绿色护路。杭锦旗这条129公里长的穿沙公路,绿色护障宛如张开的双翅∶迎风一面延伸500米,背风一面延伸200米,1999年春季用去沙柳苗条220万公斤,用去其它苗木1000多万株……每天出工人次达32000,汽车、拖拉机每天出动近6000辆次,库布其西部已出现一条绿色长廊。旗委书记白玉岭说,他们要这么拼搏10年20年,一直干下去,直到给子孙后代留下个好地方,留下个好环境为止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